初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即将过去的一周,长三角地区多场盛会尽显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11日至14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召开。碳博会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家企业,组织453场新品发布会和合作签约仪式等活动,接待超8万人次参观。展会人气旺盛,合作、采购意愿超出不少参展商的预期。记者在碳博会有不少发现:碳管理、碳咨询企业作为连接低碳技术企业上下游的中间人,串起一条绿色产业的全新赛道,因此在碳博会上受到诸多关注;调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不能仅靠政府引导、企业家情怀,更要靠市场推动,因此让企业从转型中发现、获得商机,可持续发展才更加可持续;上海正在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金融目录,持续为降碳转型提供配套金融服务。这些发现,可以给其他地区推进“双碳”工作一些启示。
首届碳博会传递出促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强音,而已经办到第九届的上交会云集了新赛道上的顶尖企业,是一场技术的交响。6月15日至17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举办。本届上交会总展出面积为3.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958家,设置主题馆、能源低碳技术、数字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及服务五大展区。上交会汇聚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7个省(区、市)的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携国际领先的技术与产品集体亮相,吸引专业观众37925人次,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35项,技术转移专区实现现场对接上千次。
6月1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举行。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10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大会发布了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G工厂案例、5G超可靠低时延汽车柔性产线等发展成果,也确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思路:优化完善新时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覆盖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应用体系,营造“企业闯、资本投、市场用”的良好局面。
杭州亚运会迎来倒计时100天(6月15日),浙江各地亚运场馆纷纷开始密集地举办测试赛,进入亚运筹备工作的冲刺阶段。记者探访6个城市的8个亚运场馆,发现一场大型赛事给一个城市带来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深远,亚运会的红利已有所释放。例如,温州龙舟运动中心所在地,在亚运项目落地前,是居民刚刚搬迁走的城中村地块,按照规划准备挖一条800米长的河道。恰逢亚运为龙舟项目选址,温州市瓯海区将原有规划水道调整,完美贴合亚运项目的需求。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落地以后,周边环境整治提上日程。利用河边闲置地改造成的滨水小游园,是附近许多市民的闲暇好去处。一大片草坪,在亚运会结束后,将成为城市中心区的共享绿地。
从去年5月起,一大批亚运场馆陆续局部或全部惠民开放。亚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何去何从,已在考虑之中。最常见的是和国家队、地方队合作,作为训练基地,同时承接各类相关专业赛事。借着亚运场馆的力,发展文旅和相关产业也是一个普遍思路。绍兴将以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附近2.9平方公里为依托,打造一个集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等场景于一体的“棒球未来社区”,周边仓储式超市、五星级酒店都在建设中。
科技盛会、体育盛会,都是桥梁纽带,链接起相互关联的各方资源。这一周,还有一条纽带备受关注。6月16日,苏州轨交11号线试乘活动开始。这条轨交线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出发,延伸至昆山市花桥站。苏州轨交11号线、上海轨交11号线在昆山花桥站换乘,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苏州轨交11号线6月下旬开通运营后,从上海市中心到苏州市中心,乘地铁全程3个多小时。为方便跨城通勤族上下班,苏州轨交11号线将开设早晚“大站快车”。由于上海人可以乘地铁去苏州吃阳澄湖大闸蟹、吃昆山奥灶面,苏州人可以乘地铁到上海轨交11号线的另一边终点站迪士尼,两条11号线还被称为“沪苏旅游线”。
除了东向通达上海,苏州轨交还将向西“牵手”无锡。不久的将来,人们可坐地铁从苏州直达苏南硕放机场,两大苏南强县——无锡下辖的江阴市和苏州下辖的张家港市也将轨交互通。
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实践说明,跨省(市)轨交将会淡化行政区划边界。比如,在浙江,去年4月新开通的绍兴地铁1号线与杭州地铁无缝衔接,两地市民可以“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在江苏,2021年12月通车的宁句城际连接南京与镇江句容,今后宁句城际有望西延至南京农业大学站,与南京地铁13号线换乘。上海、苏州两条轨交11号线的交汇,也将给两地同城化注入更多推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整理
资料来源: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浙江发布、杭州发布、苏州发布、澎湃新闻
Copyright @ 2015-2022 砍柴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