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绘就水韵新洲画卷——竹溪县新洲镇高质量发展侧记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3-05-10 12:44:14

赏湖光春色,品百味花香。近日,笔者走进竹溪县新洲镇,放眼望去一湖碧水潺潺、两岸青山对峙、风景美不胜收。

新洲镇位于十堰市竹溪县东南部,是潘口水电站竹溪主库区,也是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重要的水源地,素有“楠木故里、五水归一”之美誉。该镇境内现存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野生金丝楠木林,树龄最长达500余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竹溪河、汇湾河、泉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潘口库区碧波千顷,青山秀水,风光旖旎。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新洲镇紧扣高质量绿色发展主题,融合人文景观、旅居康养、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多种元素,打造出楠木湖自然垂钓圣地、楠木寨金丝楠木群、双龙漂流、水上旅游等特色品牌,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突出绿色低碳,做好“山水文章”

“‘五一’期间来楠木寨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武汉、陕西、十堰等远道而来的朋友,也有周边县市区慕名而来的友人,村里的生态资源转化成了经济收益,周边的老百姓实现了增收,楠木寨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了,生活越过越美好了。”烂泥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明荣对该镇坚持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做法赞不绝口。

该镇以原始金丝楠木群为核心,打造出楠木寨景区,囊括楠木寨码头、空中滑索、999级游步道、楠木寨三亭、楠木寨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生态喷泉、奇石瀑布、景观桥、楠木故里观光台等景点,建成集住宿、餐饮、茶艺、民俗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并开通了全县首条水上旅游路线,将烂泥湾村打造成一处避暑度假、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同时,该镇依托优美的库区风光、千年楠木林等生态优势,深入挖掘三盛院古民居建筑群、樊停文化遗址、巾帼英雄樊梨花金盆梳妆历史文化典故,整合境内“一湖两亭三桥八园”等景点,打造系统的生态休闲旅游体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态产品转变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真金白银”。以举办全国楠木湖垂钓节为契机,利用国家级比赛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库区水源优势,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围绕钓鱼休闲和特色饮食做文章。积极承办竹溪县首届游钓节暨“南水北调水源地杯”库钓邀请赛、中国楠木湖垂钓大赛、中国楠木湖垂钓大赛暨中国舟钓路亚公开赛,每年吸引20余万游客到访。

“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迎来了八方宾客,带动全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旅游红利。”新洲集镇所在地新发村党支部书记曾照武介绍说。

注重融合发展,夯实经济底盘

“新洲这么好的山水资源,利用好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既能富农又能强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竹溪县林丰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林在谈到产业发展时显得干劲十足。

该公司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托管形式整合农户土地,在水天路、汇两路、新双路、丰马路等主干道沿线新建连片茶叶基地1200亩,吸纳群众参与茶园种植、管护,带动90余户脱贫户人均增收3000元。

该公司在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坚持走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的茶园套种发展之路,探索“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多元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茶药间作管护项目,在750亩幼龄茶园中套种集经济效益和观赏效应于一体的“芍药”“红花”等中药材,每亩实现收入4000元以上。流转土地60亩在潭口河、贺家湾村发展规模化水产项目,盘活闲置土地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

该公司以种苗、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折价提供给农户,农户收益后逐年返还,做到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以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该公司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优先聘用当地脱贫户,帮助其实现年均增收1.25万余元的目标。

“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陈林介绍说。

同时,该镇积极探索多产融合发展模式,先后引进悦佳农业、青源农业等多家市场主体,在巩固好传统香菇种植的同时,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生长习性,积极探索多菌种种植模式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顺利实现从一年种植一季到一年种植多季的转变。今年以来,该镇共发展春栽菇80万棒、木耳40亩、种植羊肚菌80亩、灵芝5万棒,竹荪6万棒、鸡枞菌20亩、竹荪7万棒、白荪4.5万棒,预计年实现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税收50万元以上,辐射周边7个村带动务工300人以上。

筑牢绿色屏障,擦亮生态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该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山、水、林、田、库”,实施“三治、三改、三清”工程,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

持续强化生态红线管控,将生态敏感区域、饮用水源地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保护、监测和管控力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严格落实“林长制”,聘请护林员173名,每月定期开展巡山护林,建立对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地涵养林等立体管护网络,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侵占林地等行为,建立起“山有人看、林有人管、责有人担”的工作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积极开展“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创建,成立专业清漂护水队19支,加强河长制巡河护河和库区清漂,洁净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深化共同缔造,共建和美家园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是关键。该镇以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新发、双龙村为试点,以“一长六员”(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警务员、网格法务员、老党员、老干部、老辈子)为骨干,成立村务理事会,统筹推进养老照料、托幼中心、污水收集、垃圾清运、厕所改造、公路安防和提档升级等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在新发村,该镇采取“政府补贴一点、民政帮扶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群众自付一点”的方法,建成集幸福食堂、亲情连线室、娱乐活动室、书法阅览室、康复保健室、淋浴室、幸福舞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老照料“幸福超市”,让农村留守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享。

在双龙村,该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四会治村”模式,立足“共谋”成立村民议事会,立足“共评”成立监督评议会,立足“共管”成立红白理事会,立足“共建”成立乡贤理事会,实行民主提事、议事、理事和监事制度,推动村务管理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五亮五共”“积分制”“五好家庭”“一约四会”系列创建评比活动,定期在村民大会上公布、讲评、总结,全力构建“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柯磊 孟达君)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砍柴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